心中升阳明,处事有知行

分类:读书活动   点击:3690  次  发布:2018-11-16 

心中升阳明,处事有知行

---------读《实践的阳明心学》之教育漫谈

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   云志明

    随着国学热如火如荼的发展,阳明心学又一次在人们心中燃起,最近几年,王阳明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阳明心学被奉为国学经典之一,即使这样,我们对他的重视程度还不及日本。被封为日本军国主义“军神”的东乡平八郎,信仰的就是阳明心学,不仅如此,他还做了一个腰牌挂在身上:“一生俯首拜阳明”。

阳明心学对人生大道,乃至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都有指导作用。今天我只从教育教学这一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人们谈虎色变,假疫苗事件!受害者都是孩子甚至是襁褓里的婴儿,这也是人们不能原谅当事人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比那些毒食品、地沟油、毒奶粉更让人痛心疾首,甚至想要把犯罪分子挫骨扬灰都不能解心头之恨。做这些违法违纪事情的人,都是所谓的有能力的大人物,可是在良知与利益面前,他们选择了后者。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我深感痛心,如果能早一些把阳明心学种在他们的心中,关键时刻他们就不会被利益蒙蔽双眼,做如此伤天害理的事。

阳明心学的三大核心: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其中致良知,就是告诉我们心中必须有善念,然后才去做事。阳明心学的“四字教”就是“修心”和“做事”。可是今天,我们面对身边接二连三发生的这些有违社会主义发展核心价值观的事情,我们老师能做哪些事情呢?如何让良知在更多的人心中生根发芽,让世间少一些罪恶?让光明照亮每一个黑暗的角落?我想王阳明的成长经历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早立大志

王阳明在十二岁的时候问私塾老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老师说,我们读书当然是为了考取功名啊!今天的很多老师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也会这样回答孩子:你好好读书以后就能找个好工作,让你爸你妈你全家都跟着荣耀和风光,扬眉吐气。可是你听听少年王阳明怎么说:老师你说的不对,我们读书应该是为了学做圣人。格局一下提升了不知多少,他的老师也为之一震。我认为,离现在五百年间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媲美,那就是周恩来总理,在上学时期就立下大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如果再有学生问我们或者我们给学生讲解读书的意义的时候,我们何不把格局再提升一些?虽然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去做圣贤,但是也要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

试问有这样的豪情壮志,博大胸怀,怎么还会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

但愿孩子醒悟的速度,赶得上他们长大的步伐。

二、做事知必行

有了良知和目标也只是一个优秀的普通人,试问,谁还没有鲜衣怒马少年轻

狂时?能够让王阳明成就阳明心学的还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知必行!

有了做圣贤的目标以后,王阳明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不断尝试各种

方式,来想明白如何才能走上圣人之路。他尝试过什么呢?十五岁关注国家大事,要为国立功,独自去战场考察,探究为什么当朝的军队打不过北方的蒙古人,回来以后还写了一万多字的论文,还要求父亲交给当朝的皇上;十七岁时,父母为了让他踏实过日子,不瞎胡折腾,找了门亲事,让他结婚,可是结婚当天,他自己独自出去溜达,进了一个道观,跟老道士学打坐,修心悟道,彻夜忘归;二十多岁,学习朱熹的儒家学说,格物致知,在自家后院“格”竹子,七天七夜,一无所得,从而怀疑朱熹的学说,要知道当时朱熹学说可是科举的规范课本;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是纵观这些事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只要王阳明想到了他就去做了,想的同时就去做了,切实践行“知必行”这三个字,甚至敢于和权威叫板。

    我们教育孩子是否也应该这样呢?大胆去做,不迷信权威,凡事都要自己尝试一下,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掌握驰骋天下的能力,纵横捭阖,而不是为了考试埋头于题山题海,考试结束了就把所有的书撕得粉碎,考上大学了就不再拿起书本,而是肆意妄为,放纵自己,浪费着美好的年华。

三、此生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快要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他的弟子泣不成声,问他还有什么话要

说的吗?有何遗言?王阳明说到:“此生光明,亦复何言?”世间能有几个人在老的时候能够做到这样的坦荡和从容?我想那些发明三聚氰胺的人,那些发明地沟油的人,那些为了利益可以让成千上万的儿童注射有毒疫苗的人,如何咽下这最后的一口气?他的灵魂会不会自己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瑟瑟发抖?

我想王阳明的这种坦荡和从容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老师需要思考,学生更应该值得思考,因为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还可以有很多的规划,让我们有限的生命,付出在无限的有意义的事业上,而不是游戏人生,蹉跎岁月。

最后,愿我们所有人醒悟的脚步能赶上我们老去的步伐!


文档预览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