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读书,不青春

分类:读书活动   点击:4021  次  发布:2018-11-16 

无读书不青春

                       《青春读书课》读后感

 

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   陈喜凤

 今年暑假,朋友带着儿子来郑州小住。她一贯的洒脱、习惯性的勤快,让我饱受了被人伺候的感觉,让我每天在睁开双眼的时候就能尝到香喷喷的早餐——带着家乡的味道。那种满足和舒服前所未有。

与朋友相伴的除了她帅气的儿子以外,还有随身的一本书——《青春读书课之白话的中国》。那天,孩子们在客厅嬉戏,我俩则躺在床上追忆往昔,随后她淡淡的说,你看看这套书吧,挺好的。她的语气一如她的人一样,清新淡雅。

后来,我从学校传达室领到了一大箱子书。晚间朋友打电话来说:“书收到了吧。正好搞特价,给你买了,挂了。”于是我“被动”的开始了漫漫读书课。

严凌君所编纂的《青春文学课》被誉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部私人编著的语文教材”,于200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套读本的流传就是一个邂逅知音的过程,有共同理想的学校和老师会有相同的冲动去讲授读书课。

这套“人文读本”分为《成长的岁月》《心灵的日出》《世界的影像》《古典的中国》《白话的中国》《人类的声音》《人间的诗意》,每套书以主题编汇,层层递进,囊括中西文化,共7卷14册,近500万字。 这套针对中学生的读本,被严凌君想到了“青春”二字。他解释:“青春期应该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但从语文教学来看,学生学到的语文没有乐趣,没有学的神采飞扬,反而被搞得灰头土脸。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一直存在这一个巨大的误区,把青春期只当做人生的一个“过渡段”,它只是为了明天而活着的一个阶段,要考上大学人生才有意义”。“要享受现在的生活,一边吸收文化底蕴,一边要有成长的感觉,内心强大和温暖才足以应对以后的生活,不要以唯一的标准去评判人生的优劣。”这是严凌君心中语文教育的真正目的。

而作为一名化学教师的我在初读此书时,简直不敢相信,这厚厚的七大卷书竟出自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一人之手。对于一直在关注、思考如何提高班上语文成绩的我来说,这套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启发学生和家长的好素材。于是乎,有家长来校访,谈到孩子语文成绩不知如何提高时,我偶尔谈到了这套书,尽管有班门弄斧之嫌,但还是得到了当事家长的肯定。

《成长的岁月》是《青春读书课》第一卷,十四本书,我只匆匆看完两本,却以爱不释手。虽然它是青少年读书,却值得我们每个人阅读。这些文章,立意高远,贴近青少年阅读心理,选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文章篇幅独立,每篇都选得很精心,都是在时间的缝隙里擦身而过留下惊鸿一瞥的绝好文章。让我可以闲暇时慢慢看上一两篇,然后获得辽远的思考与轻松的享受。

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对于这点,我深信不疑。作为化学老师兼班主任的我希望我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充满文化的课堂;是不仅仅有题海的课堂。中学阶段,正是人生的起始,当然需要学习知识,但更要通过知识的学习,构筑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即使带着梦幻色彩,却会为终身精神发展垫底,成为照耀人生旅程的精神之光;而且可以时时反顾,是能够反归的生命之根。

“在阅读好书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一理念贯穿了本套书的始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套书是孩子成长的好伙伴,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情商帮助很大。朋友把这套书送给了我,让我在偶尔的闲暇可以停下自己忙碌的脚步,沉淀一下自己。不久的将来我会把这套书送给我的女儿,希望这套充溢着思想之美,文学之美与语言之美的书能够拓展孩子的阅读面,丰富她的精神生活,开阔她的文化视野。相信她一定喜欢。 当下,我更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够更多的从本套丛书中吸取精华,拓宽阅读,为自己的眼下中招的成绩和将来精神家园的构建添砖加瓦。更希望孩子们能够从本套丛书中一边欣赏自己青春的美,一边为自己的未来播种。

 


文档预览关闭